嘉慶十九年間(1815年)發生的「郭百年事件」,是導致中部平埔族 群遷移埔里的直接因素。姚瑩的〈埔里社紀略〉對此事件記載詳細: 「……郭百年既得示照,遂率眾入山,……..(郭百年)偽為貴官, 率民壯佃丁千餘人,至埔里社,囊土為城,黃旗大書開墾。社番不服 ,相持月餘…….,(郭百年)乘其無備,大肆焚殺,生番男婦逃入內 山,聚族而嚎者半月。……..嘉慶二十一年冬武鎮軍隆阿巡閱臺北, 悉其事嚴詰之,於是彰化縣令吳性誠請諭墾戶,驅逐眾佃出山……., 二十二年六月傳諸人至郡會訊,予郭百年以枷杖,其餘宥之。……」

埔社人歷經郭百年事件後,有鑑於勢單力薄,在水社番的引介下,招 平埔族人遷入,藉以對抗漢人,開啟中部平埔族群大舉遷移埔里之先 聲,但也埋下埔眉番式微之危機。熊一本的〈條覆辦番社議〉提及: 「道光三、四年間,慮被漢人佔奪,招引熟番,開墾自衛,熟番勢盛 ,漸逼生番他徙,二十年來,熟番已二千餘人,生番僅存二十餘口」。

日治初期,日本學者伊能嘉舉於1897年間(明治三十年)在埔里調查 ,獲得上述一些史料,並採訪到眉番、埔番二位女性的口述資料。19 00年(明治三十三年)鳥居龍藏到埔里調查,得知埔番僅剩五人,母 語已失傳。眉番僅剩三人,後繼乏人。伊能嘉舉也覓得清代平埔族群 入埔開墾的原始史料,主要有道光三年(1823年)的「公議同立合約 字」,以及道光四年(1824年)的「思保全招派開墾永耕字」、道光 八年(1828年)的「望安開墾永耕字」與「承管埔地合同約字」。戰 後,出生埔里的學者劉枝萬先生費心整理前人留下的史料,為埔里平 埔族群開墾史奠下重要的研究基礎,另有道光三年至道光十一年間的 「分墾 美蘭鬮分名次總簿」,從今日的角度視之,仍可看出當時平 埔族群的分批遷移是有組織的,其分墾埔里土地的過程也頗具規劃能 力。

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