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/10/12

災莫大於遷村


黃建清、黃美英

蜈蚣里(崙)因區內一山狀似蜈蚣靜臥得名,位處埔里北側之末,幅員廣闊,里民居住以里活動中心(公廳)為主體,另延山腳分佈雜居,概分為二,業以農事為主。

沿埔霧公路山腳居住居民起自九芎林、果仔林、桂竹林、石登坑、獅仔頭、本部溪五個聚落,居住約為180戶,人口數約850人。

921大震沿線聚落損失慘重,建築物倒塌近八成,務農村民,經濟原本拮据,多無積蓄,再建家園勢必困頓。震後山區土質鬆動,土石沿山溝堆積,位處居住地後方,近在咫尺,村中長者早已斷言,雨季來時,另一浩劫必不可免,早經多方反應建請政府能早做預防,避免成災,惟所得答案均為推諉,以致延宕半年之久。

居無地、飲無水、耕無保

如所預言,土石流於今年2月21日快速造訪,沿線聚落再度受創,除了居住地滿是泥垢土石,堆積成山,交通動線中斷,村民心理陰影、壓力滿佈,前途一片黑暗,尤有甚者,村民賴以為生之民生飲用水源,農事灌溉用水,不堪一擊,等不及政府整修,村民自行搶修,只是每逢下雨就已成災,「居無地、飲無水、耕無保」正是災民寫照,誰能了解、關心。

災害來臨,時值總統大選,各組候選人,為顯關心災民,前後造訪視災,媒體大肆報導,頓時全國焦點盡在災區,災民心中不無感激,日後重建想必可期。自此起至內埔橋至獅仔頭沿線定為「土石流區」,安全危慮,不堪居住,相關單位遂有「遷村」計畫。

經過村民自組自救委員會,埔里鎮公所、南投縣政府、農委會、行政院為了災民重建安置,大費周章,一連串的重建專案會議。從二月份開始,村民不停的簽遷村意願調查表、不停的開會,不停的配合視災,村中一組人配合南投縣政府開會,另組人等待鎮長接見,大家看似過的好「充實」,村民也堅信「危機即將過去,帶來轉機」。

歷經半年,救災措施總算完成臨時組合屋,將有立即危險之村民先行安置, 惟遷村住戶也和921震災的全倒戶一樣,面臨重建的種種問題,但至今仍未看到政府有後續的輔導計畫,家園重建又是陷入「等待」,樸實之村民全部成為「台灣阿信」,苦等政府的遷村實施辦法,如今村民只好聽天由命、逆來順受。

 

遷村問題、不容忽視

遷村專案早經行政院專案通過,媒體亦不時配合報導,土石流區一時成為「明星災區」,讓人誤以為一個安全、舒適的新家園社區即將實現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,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,簡述如下:

一、目前「遷村」只是一大決策名詞,因為政府相關單位至今仍未研擬進一步具體措施,仍毫無細則和配套辦法出爐,專案小組成立半年竟無草案,被指定遷村的受災戶毫無法源依據,我們擔心新聞焦點一過,另一個神木村再次產生。

二、有關土石流危險區(線)的劃定,導致民怨四起,無法理解其依據為何?此外,政府既然判定「強迫遷村」,而非「遷戶」,但實際做法卻不是整村住戶遷移,而是將村莊的住戶一分為二,三分之二需遷走,三分之一則留居原地,如此一來,村民共同生活八十餘年所建立之人文與情感,被粗糙的決策破壞,原有的家族鄰里情感和社區關係,必不復見。

三、村民居家產業(建地、耕地)一旦劃入危險區,配合水土保持政策,全數徵收,不論徵收地的多寡,未來新社區的建地與家屋重建,每戶災民皆需價購180米平方(54坪),以350萬(低利)貸款重建家園。此辦法看似公平,其中卻有不公之處,因為被劃分到危險區域內,土地越多的者,反而損失愈大。

四、土石流區遷村的災民遭遇三度大災,一是921大震,建築房舍損毀,二是土石流橫肆,全面覆蓋了無建地與耕地,三是遷村災戶的土地將被徵收,連厝帶地通通失去,祖先留下來的田產不保!政府的遷村決策,究竟是讓災民有所轉機的德政?或是將村民帶到絕境?

五、弱勢災民與土石流區災民絕不是媒體包裝之下的幸運兒,過去政府官要只會作秀和開會,但災民面臨的問題和心聲,絕不是專案會議三言二語可交代清楚,災民的想法意願若無法充分表達,無法被聽取和溝通,浪費社會成本之外,徒增民怨。

六、受災戶所求不多,我們只盼望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安置家中老小,只求不要讓我們從小生長的土地,祖先血汗拼積的土地因公共政策而被賤價徵收,最起碼能提高徵收價格補助我們。如今祖先的血汗竟只值數千元,我們希望能爭取較合理的補償與支援。

七、對即將遷村的災民,原有的土地業已徵收,因此需及早告知後續金融貸款事宜,否則屆時村民若無擔保品或無法解決其他貸款問題,而得不到350萬之低利貸款,如此一來,又將陷於無力重建家屋之困境,成為無家可歸、無立錐之地的新災民,造成另一波之社會問題。

八、我們只是一群樸實之農家子弟,不懂繁雜冗長之法令,不諳官場文化,甚至連成群抗爭之念都不曾有過,只希望「人人有生計和工作,家家有生活和住屋」,我們要的真的不多。

 

收拾殘局、重新出發

政府相關單位對遷村乙案仍無實際的實務經驗,又無先例可循,摸索之間,曠日費時,受災村民於繁雜不明之法令下,雖無信心,但仍視為重建唯一之途。勉於配合之下,參與相關公共事務運作之村民代表(自救會委員),疲於奔命,壓力倍重,又苦無方向,目標茫然,毫無任何資源後援,長久下來不僅信心漸失,生活及經濟壓力接踵而至,幾生退堂之念,然千百村民重建乙事,使命昭然,如何放棄?

九二一凌晨,官方在各地熱烈展開紀念活動,惟獨土石流災區黯然無聲。眼見眉溪對岸的守城社區和牛尾庄,因有全盟的重建團隊進駐,一年來,在各方面已有顯著進展。當天中午,自救會總幹事主動聯繫全盟的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,商討對策與自立之道,決定收拾殘局、重新出發。

我們希望能成立遷村工作團隊,號召里內有心之士,集思廣益,自力自強,逐步解決問題,期能早收立竿見影之效,協助災民早日重建家園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需結合村民的自主力量與專業人士的協助,嘗試提出未來新社區的生活空間規劃與家屋建造設計構想,透過村民充分的參與溝通,提出自主性的構想,俾使符合原居地的家族鄰里與社群關係,避免因遷村導致族親與社群關係的斷裂,並藉由村民的共同商議的過程,再度凝聚感情與力量,共同謀求解決遷村帶來的種種困境。

在災後重建的漫長路途,「遷村」是最不得已的措施,災民需割捨世代相依的土地與家園,需承受更大的經濟負擔購置土地與建屋,究竟新的社區和地點會是如何?面對複雜而未知的命運,我們卻無法逃避,需更堅定的挑起這項重責,災後重建需要的不是錦上添花,對於三度受災﹙地震、土石流、遷村﹚的重重困境,仍有待各界給予更多的重視與協助。

 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