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/10/25

被震毀遺忘的部落山園


黃美英

最近政府單位極力促進災區觀光,也在谷關溫泉區推動各項活動,期使觀光業能振衰起蔽,政府的用心也得到某些成果,但是山上的原住民卻很少是從事觀光業者,主要仍是仰賴種植水果蔬菜維生。

曾經大甲溪兩岸的綿延山巒,是部落原住民的主要的獵場和耕作的山田,然而近代的開發史,原住民廣闊的山園逐步被徵收成為電力公司、林務局、國有財產局的土地,原住民失去了大片賴以維生的土地與自然資源,造就了水力發電與林務的開發,也造福了大甲溪下游廣大的民眾,然而有關單位和社會大眾卻很少回饋原住民。近半世紀以來,原住民所剩的土地有限,且因地處偏遠高山,縱使種植經濟作物,在灌溉用水和產業道路方面也是極為艱困不易。

對外界人士而言,谷關以溫泉聞名,但鮮少人知谷關地區又分為上谷關和下谷關兩地,相隔約二十分車程,需過三個隧道,溫泉觀光勝地位於下谷關,遊客很少前往上谷關,在現今上谷關發電廠工程處上方路程2公里,仍存留一處原住民的山園,面積四十公頃,共28戶原住民在山上搭工寮居住,種植主要作物為甜柿、甜桃與蔬菜,運往外地銷售,維持生計。

災前,這群山之間、雲霧嬝繞的工寮與園圃,彷若世外桃源,原住民過著辛勤而寧靜的生活,夏日夜空星光燦明,蟲鳴鳥叫是最親切的招呼。然而,921大地震,以及接踵而來的土石崩落,讓青山變色、田園損毀。

地震後,從下谷關往上谷關的中橫公路與隧道嚴重損壞,除了搶修的工程車之外,一般車輛已難以通行,原住民往來果園與部落之間,只能背負果菜步行通過。到達上谷關後,仍得爬上一條曲折難行的產業道路,方能抵達海拔1100公尺高處的果園。

一年來,從下谷關通往上谷關的中橫路段總告修復,只要沒有豪雨連日,道路仍可通行,但位於電廠工程處後方陡峭山坡,長達2公里的窄小產業道路,仍然險象環生,原住民屢番向鄉公所反應,卻遲遲未能修復,原住民只好靠集體力量,清除產業道路的落石斷木等。

土石流侵害後,曾由每戶出一萬元,共28戶,約三十萬﹙108工﹚,搶修灌溉管線。但颱風豪雨來襲、再度毀壞,九月初果菜班召開灌溉水源緊急會議,28戶每戶再出六千元,勉強搶修部分管線,但因財力不足,仍無法全面修復,急需外界的補助,方能購置較完備的水管設施,並僱用技術人員完成管線埋藏與接駁的工程,以免再度被土石沖毀。

在谷關地區的原住民是如此艱苦,至於上谷關至德基水庫的中橫路段因嚴重坍方,仍無法搶修通行,因此德基以上的新佳陽、梨山、環山一帶的部落居民,只能繞道南投縣境內一條險象環生的產業道路通往埔里,另一條通行道路是往宜蘭,交通十分不便。

此外,部落青壯年因缺乏工作機會,紛紛遠離山園出外討生活,部落僅剩一些老人,不但生活無依,若有疾病也因缺乏救護車,難以及時送到山下就醫。至於家屋若要重建,光是建材運費就比平地花費更多。災後留在部落的老人,任由日子一天天過去,寒冷無聊時喝喝米酒,或靜待生命慢慢走向結束。

谷關是我雙親生活四十年的家鄉,大甲溪的青山綠水,中央山脈的部落,是我永難磨滅的記憶,如今青山已老、田園荒蕪,回首雲深處、歸去已無路………。

 

 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