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/11/13

埔里眉溪流域平埔聚落群重建 整體計畫書


黃美英

【目錄】

壹、 前言

貳、埔里眉溪流域聚落群簡介

一、 認識眉溪四庄

二、 眉溪四庄聚落群災情簡介

參、眉溪四庄工作室重建計畫綱要

一、 工作室沿革

二、 工作理念

三、 計畫內容大綱

四、 短、中、長期工作目標與項目

 
壹、 前言

九二一震災對台灣造成空前災害,官方與民間已陸續展開重建工作。我們源於對埔里眉溪流域族群社會文化發展的長期關注,著力於草根組織,有鑑於長期城鄉差距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構性問題,我們結合在地組織與外來專業團隊,共同成立「埔里鄉村重建聯絡站」「眉溪四庄工作室」,長期投入農村社區,推動埔里鎮「非都市計畫區」的重建與再發展,協助社區自主組織的運作,轉介外界的各項專業服務,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的願景,在台灣震後重建再造工程中,扮演責無旁貸的角色。 本計畫書著重介紹「眉溪四庄」人文歷史背景與受災情況,以及本工作室短、中、長期的具體工作項目,以呈現眉溪聚落家園重建再造的總體願景。我們強調,本工作室秉持「在地紮根」、「專業支援」的一貫理念,重視各項服務間的「統合協調」,期藉重建帶動社區再發展,不僅提出計畫,更有實現計畫的行動步驟與決心。

 
貳、埔里眉溪流域聚落群簡介

一、認識「眉溪四庄」

眉溪為大肚溪(又稱烏溪)上流,源自中央山脈,自霧社進入埔里盆地,於埔里西側觀音橋匯入南港溪,至國姓鄉附近與北港溪會合,繼續向西北行,至台中縣與彰化縣界間流入台灣海峽。

近兩百年前,台灣中部平埔族群陸續移墾埔里盆地,建立家園。其中,在盆地東北區的眉溪兩岸,以牛眠山、守城份、大湳、蜈蚣崙為最早建立的四個主要聚落,族群自稱Kahabu,其祖先多來自台中縣新社鄉與東勢地區。百餘年來,雖已陸續擴展出其他農村社區,但一般人仍習慣稱為「眉溪四庄番」。

「眉溪四庄」由於地理位置鄰近今日仁愛鄉之霧社泰雅族原住民,自清代至日治時期,便是歷來政權「理番政策」的要塞。其中,位於眉溪南岸蜈蚣山下的蜈蚣崙,乃盆地最東端之村落,為清代撫墾局之舊址所在;而北岸的守城份聚落,緊鄰海拔二千公尺高的關刀大山與守城大山,因守護「大埔城」(今埔里街)而得名。

繼平埔族群之後,漢人(包括福佬與客家)也相續移墾至此,已成為近代埔里的主要人口;隨著大社會的變遷和異族通婚的結果,此地區的平埔族群雖已改變甚深,但大多族裔仍有其自我族群之認同意識。半世紀以來,眉溪四庄雖然已不再扮演過去「守護」埔里盆地的角色,但由於眉溪流域充沛的水源和周圍寬闊的田園,此地區已成為埔里農業花卉等主要產地,辛勤的村民、四季的農作,在埔里產經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簡言之,「眉溪四庄」是個歷史文化名稱,隨近代多族群的通婚、遷移與聚落發展,眉溪流域實際已不再只是「四庄」的主要聚落,也涵蓋了附近擴展出的子村莊所形成的「聚落群」,眉溪南北兩岸大小聚落村莊,分別有:

蜈蚣里: 包括蜈蚣、九芎林兩大社區,以及乾溪庄、鯉魚潭、茅竹湖、石墩坑、鳥踏坑、觀音瀑布、獅子頭、果子林等地的村莊。
大湳里: 大湳與虎仔耳兩大社區。
牛眠里: 包括四角城、田螺窟、牛眠、牛尾、守城份、內埔、泉水殼、溪尾等社區與村莊。

二、眉溪四庄聚落群之災情簡介

埔里鎮行政區共三十三里,總計人口八萬六千餘,其中牛眠里人口數約三千人,大湳里約一千五百人,蜈蚣里約三千五百人,總計八千餘人。

依行政里統計,九二一震災中,此區居民房舍與傷亡災情統計如下:

 
行政里 全倒戶 半倒戶 重傷 死亡 備 註
牛眠里 271 150 4 9 房屋全倒居郊區各里之首位
大湳里 66 72 2 0 0
蜈蚣里 128 161 4 9 房屋全倒居郊區各里之第三位
總 計 465 383 10 19 0

根據我們的實地踏勘,幾個主要社區的公共空間損毀情形如下:

 
守城份: 社區活動中心(本地人稱為「公廳」)嚴重毀壞成危樓;社區入口平日居民休憩的「大樹下」至今仍為部分居民的帳篷所佔用;眉溪河堤已被傾倒廢棄物。
牛尾: 同一建築內的公廳與媽祖宮分別位居一、二樓,內部建材有輕微損。
牛眠: 公廳位於牛眠托兒所之三樓,天花板輕微損害,至今仍關閉;牛眠基督長老教會嚴重毀壞。
大湳: 中峰國小嚴重毀損;湳興宮(樓下為「公廳」)部分柱題爆裂、牆壁嚴重龜裂成危樓、大湳長老教會圍牆倒塌。
蜈蚣崙: 社區守望相助委員會等公廳聯合辦公室屋頂塌陷成危樓;平日社區聚會暫借使用的花卉產銷班,二樓鋼架屋頂嚴重毀損不堪使用。

向來眉溪流域聚落居民之勞動人口,以從事農業(包括自地種植、租地種植、農事臨時工)與各類勞動臨時工為主,震災後,除油漆、鐵皮鋼骨業轉好外,其他經濟行為受嚴重影響,許多成人因而失業或「無業」在家。此外,學童受教環境不佳,居民震災陰影仍存,心理恐懼未平復,部分房舍毀損居民也還在戶外搭帳篷或帆布避風雨,寒冬在即,臨時禦寒安置更形迫切。

 
參、「眉溪四庄工作室」重建計畫綱要

一、工作室沿革

(一)震災之前:四庄工作室與平埔族群文史調查

震災之前,人類學者黃美英秉持長期參與社區的工作精神,於一九九八年底,帶著十歲的孩子遷居埔里鎮大湳里的一個平埔族聚落,特選租一間百餘年歷史的平埔族屋宅(俗稱土角厝),並在鄰近的另一平埔聚落(守城份)成立「四庄工作室」,十個月來,不但與平埔族人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,並與族裔青年共同進行眉溪四庄族群(主要為Kahabu族)的文史工作,本預計出版一冊關於埔里平埔族群的文史調查報告書,卻因災變而受挫。

(二)震災第一個月:成立「埔里災區重建聯絡協調站」,進行災村訪問及資源轉介工作

921突來的劇烈災變,瞬間摧毀了中部地區無數人的住家和生活環境,埔里市中心區以外週邊許多村莊的災情慘重,老舊民宅無一倖免於塌毀,黃美英竟也成了房舍全倒的「受災戶」,雖然幸運逃過一劫,但自921凌晨震災至今,黃美英全力投入災區工作,始終無暇離開埔里。

有鑑於災區救援工作及資訊焦點皆偏重於埔里市中心區,忽略市區以外周邊廣大區域的農村災況(埔里鎮行政區共三十三里,總計八萬餘人口,其中僅七個里位於都市計畫區),因此黃美英於第一週即緊急成立「埔里災區重建聯絡協調站」,希望能針對埔里許多村庄的災情需求,試圖轉介外界的各種資源與專業協助,因此協尋幾位好友自台北前來援助,迅速展開埔里周邊農村救災與訪問工作,但因電腦設備損毀,而埔里邊區的村莊,災後十天仍無法接通水電,各種災情與需求皆無法迅速傳遞到外界,影響救災訊息之傳播。

(三)成立「埔里鄉村重建聯絡站」與「眉溪四庄工作室」

近日,因考量埔里農村地區未來漫長繁重的重建工作,我們和埔里農村的社區組織以及台大城鄉基金會的專業團隊,擴大設立「埔里鄉村重建聯絡站」,藉此橫向聯繫各農村的社區組織,尋求議題結盟與經驗交流,作為農村重建改造的動力樞紐,並與南投縣境內的各族原住民部落,結盟成立「南投災區原住民重建同盟」,設立各族重建工作站與埔里聯絡站,協助偏遠災區資訊服務。此外,我們也試圖與埔里市中心區的「新故鄉基金會」及其他社團成立「埔社聯絡網」,建立合作管道,期使整個埔里鎮的重建運作與資源分配能更具公平合理。

二、工作理念

921震災雖然摧毀了百餘年農村聚落過往的根基,但如果村民能自立自強,也能爭取到合理的資源和外援,必然也可能帶來新的轉機,我們認為,重建工作不止於房舍的重建與可見的硬體建設,更重要是整體生活機能的再生與發展,「如何藉重建帶動社區的再發展」是本工作室時時關心反省的課題。

為了落實埔里鄉村家園重建再造,「四庄工作室」首先鎖定眉溪兩岸的聚落為災後重建與再出發之著力點,連月來密切與社區組織進行各項討論,展開個案訪問調查工作,並引進各種專業團隊,共同解決安置問題與協助重建,誠如黃美英自述,從埔里邊緣與弱勢災區重新站起來,紮根鄉土、長期耕耘、改造台灣,追求人類社會的正義。

未來數年,本工作室將繼續秉持「在地紮根、專業支援」的理念,協助社區居民投入災後生活機能的再建設,並爭取、轉介外界官方與民間資源有效投入農村社區,與居民合力推動落實農村社區發展的新願景。

三、推動之計畫內容大綱

(一) 解決臨時安置的困境:進行全倒戶及「帳棚戶」的訪調,瞭解其遭遇之經濟困難或土地問題,協尋外界支援,助其及早度過臨時安置之階段。
(二) 籌組農村重建志工團隊:社區人才是重建之主力,有待籌募重建基金,組織居民力量,共同研擬推動各項重建計畫及工作。
(三) 社區照顧:包括老人安養、安親班與課輔班的設置、婦女家務分擔,加強婚姻、家庭、社區關係的維繫與和諧,避免因災情壓力產生的衝突。
(四) 生態環保:災區之自然生態環境嚴重破壞,影響農村產業之生存條件,住屋毀損,居民生活狀況惡劣,有待加強生態維護與環境保育行動。
(五) 衛生醫療:本區因地處偏遠,各村庄皆無設立醫療站,農民醫療知識較為欠缺,且因節儉貧困而往往延誤就醫,災後生活環境更差,時常斷水斷電,影響健康保健與環境衛生,需設醫療巡迴服務小組,訪視災村家族,提供保健與醫療建議,或及時轉介就醫,避免傳染疾病之流行。
(六) 職業訓練:協助失業人口與相關單位推動社區化之職業訓練,包括土木、水電、烹飪、美容、電腦班等課程,充實未來之就業能力。
(七) 農產行銷與推廣:結合各產銷班,檢討既有的產銷系統之弊病,培訓行銷經理人才,並針對地方產業特色(花卉、茭白筍、甘蔗),推動未來農村產業休閒觀光化之計畫。
(八) 文化資產搶救與保存:有關家族收藏品、紀念物、老照片的搶救保存與解說建檔工作,籌設「眉溪族群文史館與震災紀念館」。
(九) 聚落歷史與震災經驗:眉溪聚落文史與震災經驗的口述紀錄與出版。
(十) 爭取規劃農村公共空間:由於農村地區不屬於「都市計畫區」,原欠缺公有地之公共空間規劃,需爭取未來重建之公共空間,例如目前埔里各農村缺少托兒、兒童育樂、老人休閒、婦女、青年活動(如體育場)等空間及相關設施。

四、短、中、長期目標與工作項目

為了設法解決臨時安置困境與研擬各項重建措施,工作室經初步訪查,以及和社區居民的非正式座談,依相關工作計畫擬訂以下短、中、長期的具體行動步驟。

短期(二○○年二月農曆年前):

目標:解決臨時安置的困境,推動社區組織,舉辦相關座談會與說明會,帶動社區居民參與重建,共同思考研擬各項重建方案,協助居民成為社區建設與發展的主力。

重點工作項目:

  • ◆工作室搬遷與擴大結盟(十一月十五日完成擴大工作室設置)。
  • ◆籌組各農莊之「庄頭工作隊」,建立各村庄之各項專長人才資料庫,以利村民參與重建工作。
  • ◆進行臨時安置意願與現況訪查。在冬天來臨之前,利用民間或官方資源, 採個案方式,解決帳篷區居民禦寒居住的迫切需求。
  • ◆爭取以工代賑,由各庄頭工作隊完成當前社區環境整潔工作。
  • ◆開放工作室廣場為社區臨時公共空間。
  • ◆社區簡易臨時公共空間設置,如設置涼亭、臨時住宅處的小型共用空間, 以恢復社區公共空間的供應。
  • ◆利用既有公共空間,規劃推動滿足社區各項需求(包括社區照顧)的方案。
  • ◆藉社區傳統節慶,活絡社區意識。
  • ◆完成守城份與牛眠社區後山坍塌地形安全性評估,並提出預防措施建議。

中期(指二○○年二月後,居民將陸續展開房舍重建起):

目標:藉「社區活動中心重建」、「土地公廟重建」(針對守城份)、「眉溪四庄段公園化」、「眉溪流域族群文史館與震災紀念資料室」等公共空間的規劃興建,帶動社區公共空間重新規劃的思考。

重點工作項目:

  • ◆持續推動各村莊「庄頭工作隊」組訓。
  • ◆持續推動滿足社區需求的各項方案。
  • ◆社區空間新規劃服務。
  • ◆房舍的建築型式與空間配置之設計服務。 (目前大多數的居民對未來房舍的重建,因心理與經濟因素,傾向以鐵皮與綱架為材料,「鐵皮屋社區」應列入規劃服務的思維中)。
  • ◆研究農村社區土地產權糾紛案例,協助立法工作的完成。
  • ◆依個案性與社區總體性,同步研究硬體重建經費或貸款的可行方案。
  • ◆完成「眉溪四庄段公園化」短期的環境清潔整治,增加居民休閒與運動空間。
  • ◆社區農經發展評估,並規劃提高社區農經產銷實力方案。

長期

目標:延續中期的規劃,再造社區新機能。

重點工作項目:

  • ◆陸續完成「土地公廟重建」等社區新公共空間。
  • ◆配合工作室的相關文史研究,完成「眉溪族群文史館與震災資料室」規劃, 再現聚落文化、歷史與生活型態,強化社區認同,增進族群間對多元文化歷史的認識與尊重。
  • ◆ 推動「眉溪四庄段公園化」長期發展規劃設計,包括改建守城橋、規劃眉溪農村產業觀光休閒文化、以及舉辦災後農村重建觀摩活動等。
 

 

 
 
  • 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
  • 通訊地址:埔里鎮守城二巷11號
  • 四庄文化館 電話:049-982140,傳真:049-420448
  • 牛尾重建教室 電話/傳真:049-933451
  • E-mail:hmying@ncnu.edu.tw
  • 網址:puli-village.org.tw (211.75.225.102)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