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/12/07

重建望高寮、展望新家園

守城望高寮落成活動


董俊仁

守城份(守城社區)位於埔里鎮東北方,鄰接守城大山與仁愛鄉群山,是清朝與日治初期防守抵禦泰雅族人來襲,也是保護大埔城(埔里市街)安全的前哨站。當時在四庄,包括牛眠山、守城份、大湳庄、蜈蚣崙都有建造「望高寮」,來觀察泰雅族與賽德克族人的動靜,保持武裝警戒以保護庄中男女老幼的安全。「望高寮」是當時四庄最重要的防禦設施物,各庄頭的男性青年每天都要輪流住在寮內保持警戒,以保護自己庄頭的安全。

根據社區耆老口述,望高寮的高度約為21-24尺,底面面積約為12尺,頂樓面積約為8尺。主體架構以刺竹與藤綑綁固定,頂樓則以蘆葦梗編成構架,上方再覆蓋蘆葦成為屋頂。望高寮設有一支直通樓梯供人攀爬,寮內平台可供3~4人同時使用,望向山麓原住民出沒的方向,長時間觀察山林間的動靜。社區耆老表示,泰雅族在出草時會先派遣前鋒來「探路草」,並結草為記作為攻擊發起的信號,因此在望高寮內防守的青年要特別注意這些變化,保持警戒以防止原住民前來攻擊。

望高寮所代表的庄頭自力防守功能,一直到日本殖民中期有效控制原住民之後,才被殖民政府的政治軍事力量所取代。社區耆老回憶,望高寮已經消失有八十年了!見證台灣開拓歷史與「四庄番」平埔甲哈巫族歷史的望高寮,若沒有人重視,恐怕即將隨著社區耆老的凋零而淹沒於歷史之中。

九二一大地震之前,人類學研究者黃美英前來埔里定居,開始紀錄與研究四庄平埔甲哈巫的歷史。大地震後,黃美英老師也繼續留在埔里,成立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,並獲得屏東縣政府與全盟的補助,與社區人士積極推動各項重建工作,並在今年三月初尋求世界站展望會協助興建二區八間組合屋,提供工作團隊與社區重建推動委員會使用。經過大家五個月的努力,牛尾重建教室已經於七月下旬完工啟用,而四庄文化館(位於守城)也已經於八月下旬陸續充實設備後開始運作。目前重建教室與文化館在晚間都有安排課程,提供社區青年與學童進修使用,也開始摸索未來長久經營的方向。

四庄文化館位於守城路旁,為數個社區居民與外來訪客進出必經之路,地點特別重要,因此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希望在文化館廣場,興建一座可以彰顯眉溪四庄歷史與人文特色的設施。回想今年農曆正月時,社區長輩、工作團隊及謝緯紀念青年營地的賴貫一牧師,談起四庄傳統防守使用的「望高寮」,大家都非常懷念,也重新回想自己祖先與歷史的光榮。特別重要是,社區還有老輩記得如何建造望高寮,也有人願意提供靠近守城橋頭的土地來讓大家使用建造。大家也已經準備好杉木,準備要來動手重建望高寮。但是因為守城橋興建路線改道和周邊環境無法整體配合,俗語說好事多磨,因此這個計畫只好暫時擱置。

大家來蓋望高寮吧!在四庄文化館完工之後,四月時社區熱心居民提供的移植樹木不幸無法存活,這個植樹的位置就變成一個需要重新建設的地點。在11月10日的望高寮興建籌備會後,黃美英老師正式委託社區鄒木成理事長與徐天城先生來重建望高寮。守城望高寮在11月20日正式動土,配合埔里三獻清醮節日休息一週,即將於12月10日配合平埔傳統年舉辦落成禮。

由守城社區居民重建的望高寮,是一座揉合傳統與現代工法的建築物,以追求堅固、安全、傳統特色為建造目標。骨幹以加工去樹皮處理的杉木建造,以勾釘、螞蝗釘牢牢固定確保使用者安全。二樓與頂樓平台以杉木板建造,屋頂則以牧草梗與芒草覆蓋,並於樓層中間設置一支雙折樓梯,方便大家上樓觀賞美麗的風景。凝聚守城傳統工匠智慧改良後的望高寮,充分表現出四庄歷史意像的文化意義。登上望高寮,埔里盆地群山翠巒一攬無遺,眺望眉溪落日或靜觀星空,或沉首先人拓墾的田園,與辛勤的農人隔空問答,都令人心情澎湃、引發無限遐思!

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歡喜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見證,甲哈巫族的歷史榮光與面對大地震的堅忍精神。「重建望高寮、展望新家園」,運用重建望高寮這件社區的大事,鼓舞社區重建家園的熱情,也讓大家在重建路上互相鼓勵繼續前行!

施工團隊
領隊: 徐天城、鄒木成
師傅: 蔡明印、潘金鐘
協助: 潘明賢、潘家孝、陳琇壁、潘枝梅

 

新聞聯絡人
重建望高寮計畫領隊: 徐天城986185
守城社區重建委員會: 理事長鄒木成0932959367
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: 黃美英933451、董俊仁982140

 

 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