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/05/18

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大會


*活動時間 91年5月18日(星期六)上午九時起。
* 活動地點: 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守城社區新集會所
* 開會地點: 四庄文化館(組合屋)
* 電話: 049-2930519,049-2420027,0919967397,0952488055。
* 傳真: 049-2420448

【成立大會程序表】

一、 8:30~9:00 會員報到
二、 9:00~9:30 耆老致歡迎詞及迎賓舞
三、 9:30~10:10 成立大會開始
四、 10:10~11:00 選舉理監事
五、11:10~13:00 餐敘(品嚐噶哈巫原味餐)

主辦單位:噶哈巫文教協會籌備處 籌備      會主委 潘宗昌
協辦單位: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

 

Kahabu 噶哈巫的重現

  我們族人已被台灣歷史和政府遺忘了,以往的學者和文史工作者,以及政府和文獻的分類,都把我們稱為Pazeh(巴宰、巴則海),但從祖先代代流傳下來,我們都很清楚自己是Kahabu,今日我們正式成立自己的團體,並且定名為「噶哈巫」,希望和宜蘭的「噶瑪蘭」族人一樣,認同祖先來源。

  我們的祖先大約是在180年前,從台中縣祖居地遷移來埔里,在埔里盆地東北角的眉溪兩岸建立了牛眠山、守城份、大湳、蜈蚣崙四社,後來被稱為「四庄番」(也有人把埔里烏牛欄台地的族人包含在內)。

  事實上,清代埔里各社族人來源很複雜,我們現在已無法明確知道祖先的祖居地和遷移年代,大概在台中縣大甲溪流域的石岡、新社、東勢一帶。日本學者和戰後研究也指出:清代文獻記載的「樸仔籬社」、「山頂社」、「大湳社」、「水底寮」的族人(今日台中縣石岡、朴子、以及新社鄉境內),在清末道光年間(西元1820年代)陸續遷移到埔里。現在的大湳社區名稱,就是沿用祖居地台中縣新社鄉的大南村名(原名大湳),湳興宮的王爺和香火也是當時從祖居地請來的。

  清代的理番政策,設番屯隘勇防守「山番」(指高山族),當時「牛眠山社」是「屯兵千總」駐紮地,有千總衙門和千總府第,是四社之政治軍事領導中心。「守城份」後方是關刀山和守城大山,是良好的獵區,清代為防禦高山族群,招募屯丁把守,四周的土地由屯丁墾耕自給,所以有「守城份」之名。日治初期,守城份一部份家族在鄰近地區開發了「牛尾庄」。「蜈蚣崙」位於四社的最東端,和「守城份」一樣,是清代防守山番的重要位置。

  歷經百餘年,因為異族通婚和外來人口漸多,我們村莊和族人雖有許多變遷,但我們仍需飲水思源,感念先祖翻山越嶺遷來埔里的辛苦拓墾,奠定後代的繁衍發展,形成今日多元族群與豐富文史的社群。

 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我們不但要努力重建家園,更希望能延續噶哈巫的文史,教育後代子孫,讓族裔和社區居民都能邁向更充實的前景!

  基於對祖先的感念與本族的認同,今日四庄的族裔和居民重新結合,正式成立「噶哈巫文教協會」,希望台灣社會與政府能重視「噶哈巫」的存在,讓我族人在台灣歷史留下重要的一頁!

 

諸多不週之處,敬請各位委員與鄉親父老多多包涵!
 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