埔里烏牛欄台地三社

與眉溪流域四社

黃美英
   

     根據《埔里巴宰七社志》(衛惠林1981)一書所載:埔里巴宰族七社雖然

從其祖居地豐原大安一帶的舊部落住民與

中部平埔族有計畫的進入埔里盆地移墾時

所建立的殖民部落,但是在移民建社的初

期還是聚族而居,甚至每一部落之安家立

社以某一同部落系統來源的人口為主力,

配合上少數同族而異部落的零星戶口為附

庸而成社為原則。 如烏牛欄台地三社、烏牛欄(Aoran)、大瑪璘(Patakan)與阿

里史(Lalusai)三社都是以其祖籍之舊部落各為社名,眉溪流域四社則情形稍異,

以把守北部山地山番的屯丁隘勇為主力,每一部落的人口來源自始即比較複雜多元

性,但還是以巴宰族部落人口為主力。

例如大湳社的移住人口來源比較集中,大部份是以舊大湳社(註:現台中縣新社鄉

大南村,原名大湳,後改為大南),因此也還保存了多數人口之祖籍部落大湳為社

名。而其他三社,牛眠山、守城份與蜈蚣崙則都是以移殖地區的地名為部落名。

衛惠林先生認為:因為埔里巴宰族聚落仍是由同族人口組成的,故眉溪四社與烏牛

欄台地三社的部落組織形制還是大抵與其祖居地舊部落形制相同(參見衛惠林

198195)。但是衛惠林等人在民國五十八年到埔里調查時,發現舊部落原始形制

在社會功能上已經廢止,為依稀可見的是,各社耆老都還能帶著調查小組人員去看

部落刺竹籬垣的牆腳、會所的遺址、以及土官的住宅等。

當時烏牛欄台地的大瑪璘會所與眉溪四社中的守城份會所,雖然已改建為水泥牆平

頂的新式會所,但仍保持在舊會所原地未變,而且仍舊執行著部落會所部分的任

務。其他各社的舊會所早已不存在,借用基督教堂或漢廟附設社區活動中心了。

 
  • 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
  • 通訊地址:埔里鎮守城二巷11號
  • 四庄文化館 電話:049-2982140,傳真:049-2420448
  • 牛尾重建教室 電話/傳真:049-2933451
  • E-mail:hmying@ncnu.edu.tw
  • 網址:puli-village.org.tw (211.75.225.102)
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
Copyright© 2000 PULI-VILLAGE.ORG All rights reserved